第二二三章 这算啥?屠龙术我们都大规模教授!_大明:剧透未来,朱元璋崩溃了
笔趣阁 > 大明:剧透未来,朱元璋崩溃了 > 第二二三章 这算啥?屠龙术我们都大规模教授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二三章 这算啥?屠龙术我们都大规模教授!

  见到韩成的反应,又听到韩成所说的话,朱元璋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懵。

  这什么情况?

  怎么就大大不妥了?

  前去寻找那几样神种,是自己早就想要做的事。

  只恨不得立刻就将那几样种子给弄回来,怎么现在开始动手去做了,韩成却要阻止,说什么大大的不妥?

  他原本还想着,来到这里将这些消息告知韩成,让韩成好好震惊一把的。

  结果韩成的反应,却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。

  “咋就大大不好了?咱已经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。

  为了这次取种子,两千料的大海船,咱都一口气派出去了五艘!

  一千料的海船,派出去了十五艘。

  还令巢湖水师的俞通源,带领很多巢湖水师的好手,架船出海,各种物资配制都是按照最顶格的来。

  又将你说的那汪大渊找来,随船担任向导。

  除了他之外,还召集了不少很有航海经验的船员。

  这等配置,就算是遇到了陈、方两部海寇,都有一战之力!

  依照巢湖水师的血性,最后俞通源他们获胜的可能很大。

  咋就不妥了?”

  朱元璋是满心的不解。

  在他看来,他确实已经将所有的事情,都给考虑到了。

  最坏的情况,也不过是同时遇到陈、方两部海寇的主力。

  怎么韩成却这样大反应?

  这……该不会是这浑小子,看到自己比较得意,故意在此时这样说的吧?

  韩成道:“陛下,从这些上面来说,你做出的准备确实充分,出海远洋确实够了。

  但有点你没有考虑到。”

  “哪一点?”朱元璋询问。

  他还真的是不相信了。

  他又迅速的回想了一下,自己做出的种种安排,还是没有发现什么破绽。

  确认自己已经把所有的都给考虑的无比全面,都做了相应的安排。

  “天气!”

  韩成说道。

  “在海上航行,在众多准备都给做好的前提下,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,乃是天气!

  一旦遇到极端恶劣的天气,一个弄不好就会舟毁人亡!

  出现灾难性的后果。

  陛下也知道忽必烈,当初接连三次派兵大规模攻打倭国。

  结果最终却都遇到了神风,被吹的损兵折将,无数船只,将士,物资都毁于大海之中……”

  朱元璋闻言,面色变了变,神色显得有些不太好看。

  这点他哪能不知道?

  当初那倭国对自己大明进行挑衅,自己没有挥兵前去攻打倭国,当时情况复杂,北元残部势力极大,只是其一。

  倭国过远,忽必烈三次大征,都遇到强烈大风,连倭国都没怎么上去,就被弄的伤亡惨重的前车之鉴,也是其中一大原因。

  以至于有不少人,都觉得倭国有神风庇佑,难以的攻克。

  甚至于倭国那里,有许多的人,也都认为他们被神风庇佑。

  面对自己派遣去的使者,那倭国之人敢如此张狂,也跟忽必烈三次征倭国都大败而归有很大的关系。

  让倭国觉得自己又行了。

  “只是……这天气反复无常,根本不可测度,只能碰运气。

  什么时候出海不都一样?”

 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说道。

  这是他的看法,同样也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看法。

  “当然不一样,天气也是有规律可循的。

  倭国所处的地方,乃是北太平洋。

  因为夏秋季节光照时间长,海面气温高。

  很容易形成强台风。

  那玩意威力极其强悍,一旦遇到,当真无解。

  但到了冬春季节,也就是冬半年气温低的时候,发生台风的概率要小上许多。

  忽必烈三次征伐倭国,都按照他们草原的习惯,秋高气爽,草肥马壮的时候出兵。

  这是正赶着往上送。

  再加上运气也是真的不好,次次都遇到台风。

  如今岳父大人派人出海,虽不是前去倭国,但却要在北太平洋长久航行。

  一样是台风高发,需要注意。

  除此之外,还有季风的因素需要考虑。

  我们这里属于季风带,夏半年多为东南季风,风从海洋往陆地吹。

  冬半年为东北,或者一些西北季风。

  风从陆地往海洋吹。

  再等上一些时间出海航行,不仅仅海上遇到台风的可能性会随之变小,就连航行都能很长时间的顺风顺水。”

  韩成回忆着他所知道的一些海洋季风等地理知识,对朱元璋解释。

  竟然还有这些讲究?!

  后世人研究的是真多。

  朱元璋有些发愣。

  “这些你咋不早点告诉咱?”

  朱元璋声音都大了几分。

  多少有点觉得韩成这混小子,就是故意的。

  之前不将这些说与自己听,现在自己已经把人给派出去了,结果他却与自己说这些。

  “之前你也没问啊!”

  韩成显得有无辜。

  “这些也是我最近几天才想起来的,还以为你现在还在整理水师,距离让人下海还有不短时间。

  结果哪能想到,你不声不响的就已经要开始远航了。”

  “咱有多想赶紧弄到那些种子,你又不是不知道。

  有条件了,咱肯定是第一时间就派人出海去寻找。”

  朱元璋说着,也是有些懵逼外加老大的无语。

  同样的事情,要是发生在老二、老三、老四等儿子身上,依照朱元璋的脾气,说不得就要动手将之给抽上一顿。

  这实在是有些坑爹。

  “现在该咋办?”

  “还能咋办,你先赶紧传去命令,让人别着急走。

  再等上一段儿时间,天气变得更冷一些了再扬帆出海!”

  朱元璋很快就从韩成这里离开了。

  来的时候有多开怀,这个时候就往回跑的有多快。

  只是看着他往回快步而走,赶着传命令的架势,总给人一种骂骂咧咧的感觉……

  朱元璋其实真的想要船队赶紧出海,弄来土地红薯等东西。

  一刻都不想多等。

  但想象那可怕的暴风,还是理智占据了上风。

  组建出海的船队并不容易。

  尤其是大海船,每一艘的建造,都非常的困难。

  花费多不说,建设周期还长。

  若不是龙江宝船厂还有一些存货,拿下江防水师,和备倭水师之后,又将原有水师舟船进行了一番的整理。

  哪怕是朱元璋,都不可能这样快的就组建出一直远洋的船队。

  这支船队一旦出事,想要在短时间内,再派遣一支同等规模的船队出海取种子,是不可能的。

  欲速则不达,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,朱元璋还是知道的。

  很快,返回武英殿的朱元璋就下达了紧急命令,延缓出海时间,让人火速送往崇明岛。

  务必要在这些人扬帆之前阻止他们。

  估计汪大渊,俞通源等人在接到这一命令时,多少也会有些懵,闹不明白陛下为何出尔反尔。……

  下达了这些命令之后,朱元璋又返回到了寿宁宫去见韩成。

  刚才为了赶回去下达命令,朱元璋走的比较匆忙。

  有不少的事情没有问清楚。

  朱元璋觉得,关于航海的事情,韩成知道的肯定还有别的消息。

  以往朱元璋没有将目光投向海上的时候,还不觉得有什么。

  现在投向海上了,发现这里面的门门道道也是真的多。

  对于朱元璋很快就去而复返,韩成是一点都不意外。

  这些时间的相处下来,韩成对于朱元璋也有了很多了解。

  知道他在一些重要的事情,喜欢刨根问底。

  因此上不等朱元璋开口,韩成就将一张地图给取出摊在桌子上。

  这是一张世界地图。

  画出了大洲大洋,以及重要的岛屿位置。

  朱元璋见到韩成把地图摊开,不等韩成招呼,就非常自觉的上前观看。

  最近一段时间,朱元璋是没事了就喜欢看地球仪,尤其是大明之外的地方。

  那么多的土地不掌握在大明手中,当真是可惜。

  因此哪怕是眼前的地图是平面图,和地球仪上呈现出来的视觉,有一定的不同。

  他还是马上就认出来了,这是世界舆图。

  但马上又发现了一些不同。

  因为这张图上,多出了用一个个的红色的笔迹画出来箭头,这些箭头连成了一条条的线。

  除了红色的箭头之外,还有用黑色的笔迹,画出来的同样的线。

  这些线上,有的标注了名称,有的没有标注。

  “北赤道暖流?”

  朱元璋看着太平洋上的一条很长的红色箭头线,将一侧标识的字给读了出来。

  “这是什么东西?”

  朱元璋一脸迷茫。

  “这些是洋流,用红色标识的是暖流,用黑色笔画出来的是寒流。

  暖流就是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海水,因为温度比较高,所以就叫做暖流。

  寒流是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……

  海洋上的水,并不是一成不变,而是一直在流动。

  洋流就是海水的流动……”

  高中学的地理知识,再一次派上用场。

  学的时候觉得平平无奇,可到了这个时代才发现,这简直就是大杀器。

  韩成说了一会儿,一看朱元璋两眼迷茫的样子就知道,自己大部分话都白讲了。

  季风、洋流,信风,赤道低压带,副热带高气压带……

  这些地理知识,上学的时候,绝对是一些人比较头疼的。

  老朱作为一个古代人,猛然听到这些,会是这种反应也很正常。

  在注意到朱元璋的这个反应之后,韩成就明智的不往深处说了。

  “那个……简而言之,就是海里的水是流动的,我画出来的,就是海水的流向。

  乘船出海,自然是顺着洋流走最好,整体上为顺风顺水。”

  听到韩成这样说,朱元璋面露恍然之色。

  “你不早说,这样一说咱不就全明白了。

  这不是和在大江大河里面行船是一样的道理。

  这般简单简单的道理,你非要说那样复杂……”

  朱元璋听明白了怎么回事之后,望着韩成絮絮叨叨。

  现在,朱元璋在韩成面前,越来越不像洪武大帝了。

  更像是父与子。

  甚至于相处起来,比除了朱标之外的其余皇诸多皇子在一起时,都要更加的轻松随意。

  韩成闻言,嘴角忍不住抽了抽,却也没有多说话和朱元璋在这事情上争辩。

  他接着伸手指向自己画出来的洋流:“洋流在航海中作用非常大,比如从大明前去产土豆玉米红薯的南美洲那里,就可以借助赤道逆流前行

  比较省力。

  回来的时候,顺着北赤道暖流。

  这一路还有不少岛屿,或许能获得补给……”

  说着,韩成又在倭国附近指了指:“也可以来到倭国东面,借助这条洋流,先向北。

  然后就再往东去,一直到达北美,然后再沿岸顺着南下的寒流往南去……

  这条路的线路虽然比较长,但相对于走赤道而言,要安全的多。

  毕竟有很长距离,都可以靠着海岸线航行,容易获得淡水资源的补充。”

  听到韩成说的话,朱元璋看着眼前的地图,陷入到了沉思之中。

  他在重新考虑线路问题。

  原本按照朱元璋的想法,直线距离就是最近的。

  所以他给俞通源等人定下的路线,就是离开崇明之后,直线前往韩成圈定的,那很大几率有红薯,玉米,土豆的地方。

  但现在,在从韩成这里得知了洋流这一存在,并看到了洋流示意图,朱元璋重新开始考虑路线。

  有了洋流这一因素加入之后,最近的路线,就不再是最快的了。

  “就走这条落线吧,从崇明这里东出到倭国东部,沿着倭国北上再东去,跨过那太平洋……”

  朱元璋拿起绳子比划了好一阵儿之后,最终抛弃了他原来准备让人走的航线,准备走这一条航路。

  沿着北太平洋暖流,前去大洋彼岸。

  正如韩成所言,这条航线,横渡太平洋的距离,要缩短了一倍都不止。

  很多时候,都可沿着海岸线航行。

  不仅安全的多,获取淡水等东西也方便的多,就连船上的人,能时不时的看到陆地,心里也踏实……

  在取种子上面,一向着急的朱元璋,这次开始要稳一手了。

  说罢这话之后,朱元璋亲自用韩成这里的鹅毛笔,在地图上将这条航路给画了出来。

  并写下诏书一封,喊人前来,让人立刻带着这些朝崇明而去。

  让俞通源,汪大渊等人就按照这个路线走。

  “陛下,等等!”

  韩成连忙喊住。

  “咋了?”

 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。

  韩成道:“我还有一些事情没有交代呢!”

  “还有事情没有交代?那你不早点说?

  你这浑小子,有什么话都能一快说完,非要说一点留一点?

  你这是在逗咱玩呢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quge63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quge63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